近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組織召開全省法院優化營商環境會議,宣布在全省法院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降本增效突破年”活動,提出7項重點工作任務和24項具體舉措,要求各級法院既做維護企業合法正當權益的“護航者”,又做服務企業合法合規發展的“店小二”。
“降本增效突破年”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將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節點剛性嵌入審判管理流程,確保涉企案件在線評估率不低于90%,實現制度運用的可標注、可倒查、可統計。
在執行案件辦理過程中堅持統籌兼顧,因案施策。鼓勵被執行企業自動履行;對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在依法保護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盡量優先采取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較小的執行措施;對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存在資金困難的企業,預留必要的流動資金和往來賬戶,或者依法采取債轉股、分期執行、執行和解等方式方法,盡可能避免或減少執行行為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
同時,健全失信被執行人預警和信用修復機制,對已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義務的被執行人,執行法院在3個工作日內主動屏蔽失信信息并向征信部門推送,或向被執行人出具書面信用修復證明。
為破解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及執行案款管理不規范等頑疾,方案要求,對具備發放條件的執行案款,執行法院一般應當在到賬后15個工作日內及時向申請執行人發放,依法、及時、高效兌現經營主體勝訴權益。
在刑事案件方面,方案提出,貫徹謙抑審慎的刑事審判理念,嚴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規范民事財產保全,加強保全措施的必要性與適當性審查,合理確定被保全財產的種類、數量、期限及保全方式,盡量采取能夠繼續發揮被保全財產價值的措施,在充分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兼顧雙方利益。
在行政案件方面,高度關注“新官不理舊賬”,拖欠或以不簽合同、不開發票、不驗收等方式變相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虛假還款等政務失信行為,依法充分行使行政審判職能,推動、支持、監督政府依法辦事、守約踐諾。發揮行政審判溢出效應,建立涉政務誠信“紅黑榜”案件發現、推動和發布機制,實質性推動政務誠信建設。(記者 蔡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