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vuvqp"><video id="vuvqp"></video></ins>
<tr id="vuvqp"></tr>

<tr id="vuvqp"><nobr id="vuvqp"><delect id="vuvqp"></delect></nobr></tr>

    <tr id="vuvqp"><small id="vuvqp"><acronym id="vuvqp"></acronym></small></tr>
    所在位置: 首頁 > 法院資訊 > 最高人民法院新聞
    護航“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
    ——從最高法工作報告看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司法力量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發布時間:2023-03-13 09:51:10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堅定不移貫徹對外開放基本國策”。

      五年來,人民法院審結涉外商事案件9.5萬件、海事案件7.6萬件。龐大數字的背后,是越開越大的大門帶來越來越多的司法需求,是平等保護原則得到中外當事人的廣泛認可,是中國司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印證。

      揚帆:加強頂層設計,服務國家戰略

      黨的決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里。

      “圍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出臺司法服務政策?!眻蟾嬷赋?。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進一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意見,為人民法院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明確新目標,提出新要求。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2019年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服務上海臨港新片區建設意見,積極為新片區制度創新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制度設計、各階段重點任務和組織實施。202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意見,全面部署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

      出臺服務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意見,服務北京“兩區”、前海合作區、橫琴合作區建設等意見……在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道路上,人民法院始終護航,做好司法服務保障。

      “人民法院服務對外開放的工作和我們國家總體開放的水平是相適應的?!比珖舜蟠?、招商局資本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李引泉認為,“不僅內地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外資、外商,而且我國企業、公民在海外的經濟活動量也越來越大。隨著我國與外部聯系逐漸增多,需要司法手段來調節這些關系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人民法院在機構設置、依法辦案上很好地跟上了形勢?!?

      驅動:以公正審判筑牢平等保護

      報告強調,“平等保護中外投資者合法權益”。

      在深圳、西安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創立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制度,在南寧等地設立10個國際商事法庭,建立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推進國際商事爭端解決優選地建設。

      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審理外商投資企業股東資格確認糾紛等案件,助力穩定中外投資者市場預期;審理鐵路提單物權糾紛案,促進陸上國際貿易規則創新;完善中歐班列等國際鐵路運輸案件專業化審判機制……人民法院加快推進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我國涉外審判覆蓋的國家和地區范圍不斷擴大。

      推進國際海事司法中心建設,形成包括11個海事法院、42個派出法庭在內的全國海事審判組織體系,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共建國際海事司法研究基地,上線中國海事審判網;審理“普拉利斯”輪扣押案,用時5天促成調解,避免船上飼料告罄可能導致的“牛死財損”不利后果;審理“天使力量”輪船員勞務合同案,通過智慧法院為船員提供線上視頻代理見證等跨境訴訟服務,幫助長期被困船上的外籍船員離船回國……我國海事司法公正、高效、透明等優勢充分彰顯,越來越多外國當事人主動選擇中國法院管轄。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認為,涉外司法審判工作成績可圈可點:“我國涉外審判機構逐步發展,專業化審判隊伍逐漸擴大,涉外審判水平逐步提升,在涉外司法審判的規則程序構建上也不斷邁上新臺階?!彼ㄗh今后在推進涉外審判體制和機制改革、完善我國涉外管轄制度體系等方面繼續發力。

      遠航:中國司法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報告強調,“恪守國際條約,尊重國際慣例,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最高法院院長會議、中國—東盟大法官論壇、世界執行大會、世界互聯網法治論壇、世界環境司法大會……國際司法交流合作主題多樣、內容豐富、目標鮮明、成果豐碩,擴大了中國司法的“朋友圈”,提升了中國司法在國際層面的話語權。

      近年來,人民法院深化國際司法交流合作,舉辦國際性論壇與大會的經驗越來越成熟。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認為,這有利于向世界展現中國法治的成績,對于吸引外資來到內地投資將起到推動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已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司法機構及20多個國際或區域性組織建立友好交往關系,簽署70多個合作協議或備忘錄;已有200余位外國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到訪中國法院。

      中國司法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贏得滿堂喝彩。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民法院加強涉外司法人才培養,全面推進涉外審判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各地法院通過開展專題培訓、掛職輪崗、業務交流等方式,大力培養選拔優秀涉外審判人才。最高人民法院3名法官分別當選聯合國上訴法庭、爭議法庭和國際勞工組織行政法庭法官。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黃寶榮建議,進一步完善涉外審判人才培養機制,注重提升人才隊伍全球意識和國際思維,加大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為深度參與國際法治交流合作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努力培養和儲備一批既有大局觀念又有國際視野,既通曉國內法律又熟悉國際法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優秀涉外審判人才,提升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冼小堤)

    責任編輯:劉帆